实验室简介

简介:

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现有固定人员162人,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各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中科院“”择优支持获得者11人。在站博士后18人;在读博士后和研究生180人、硕士研究生11人。固定资产总计约3.3亿元;实验室面积16230.83m2。现任学委会主任江桂斌院士,副主任张玉奎院士、张先恩研究员;实验室主任许国旺研究员,副主任张丽华研究员和叶明亮研究员。

实验室定位:

针对生命科学和公共安全等领域中复杂体系的全景分离测量和功能解析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发展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分离分析学科的发展和国家需求作出重大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

以分离测量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基础,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凝练,形成如下研究方向:1)高效分离;2)全景表征;3)功能解析。

研究内容包括:

针对生命组学和公共安全等领域中复杂体系的全景分离测量和功能解析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

1. 开展多维、多尺度分离测量的基础理论研究;

2. 研制高效、高选择性的分离材料;

3. 构建高通量、高灵敏的定性定量分析平台;

4. 发展规模化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功能解析的方法;

5. 研制高性能的分析仪器和装置。

总体目标:

在生命科学、环境资源、公共安全等国家重大领域中复杂体系的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的重大成果;形成一支以分离测量化学为基础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中青年科学家;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分离测量化学研究中心,引领学科发展。

实验室地位和影响:

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内色谱分离分析学科的主要研究基地。形成了以“两个面向、三个注重”特色鲜明的分离测量化学研究基地。连续2次在中科院化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自成立以来,基础研究成果在分离分析领域主流期刊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数世界排名第一(Web of Science);相关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引领了学科创新,促进了相关学科发展。针对生命科学、中药现代化、国家公共安全等国家重点领域的需求,解决国家重大领域需求,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色谱填料、血液净化材料、微型色谱仪、离子迁移谱和器官芯片等核心技术和装置;在分析仪器的研制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解决了许多“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多项分析仪器和装置的国内空白,提升了相关学科的科技水平,提高了我国自主研发科研设备的竞争力。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中科院大化所中国医药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立足东北,开发具有潜在降血糖功能的鹿胶原肽制备技术,实现了东北鹿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优秀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形成了一支由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老、中、青配合默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116023 
电话:(0411)8437-9720      传真:(0411)8437-9779